“方公子的才学,清诗素来钦佩,堪称惊为天人。”
她的声音轻柔,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。
“公子那日在花涧坊随手所做之诗,皆已流传出去,外面可都在议论方公子呢。”
“若因此等惊才绝艳之辈,只因一时冲动,触怒。龙颜,便横遭不测,未免太过可惜。”
“这不仅是公子个人的不幸,更是天下文坛的一大憾事。”
清诗姑娘微微侧首,美眸凝视着林旭,眼神中带着真挚的欣赏。
“清诗不愿见公子这般的人物,就此夭折于权势之下。”
“所以,清诗选择出手相救。”
她话锋一转,眸光流转间,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。
“更何况,”
“公子上次在花涧坊,还曾赠予清诗一首。”
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,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。。。。。。清诗现在还每日念诵呢!”
清诗姑娘轻声吟诵,声音婉转动听,仿佛将人带入了那元夕佳节的繁华景象。
“仅凭此阙佳作,公子高才,清诗也该出手相助,略尽绵薄之力。”
林旭听罢,微微一怔,随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。
清诗姑娘乃是京城闻名的才女,诗词歌赋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。
如今她这番说辞,倒也合情合理,并无不妥之处。
一个真正热爱文学艺术的人,对于才华横溢之辈,总会多几分偏爱与不忍。
或许,这就是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吧。
“无论如何,姑娘高义,在下铭感五内。”
林旭再次郑重道谢。